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發揮一體化產業鏈優勢 全力推進提質增效
3月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和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石油公司面臨生存發展的嚴峻考驗,應對挑戰首先要理清幾個關鍵點。比如,本輪低油價與以往波動相比有哪些不同之處?在這一次的低油價中蘊藏哪些機遇?油氣企業當前的工作著眼點是什么?面對這些問題,必須有預判、有預案、沉著應對。
本輪低油價面臨的形勢有哪些不同
這輪油價的快速下跌為石油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生存挑戰。
一是這次留給石油企業的調整時間非常短??梢钥吹?,2015年5月開始的下跌,從67美元/桶到2016年1月試探30美元/桶以下,時間長達8個月。而這次布倫特油價從接近60美元/桶跌至30美元/桶以下,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種情況下,企業應對波動必做的調整準備與實施難度更大,更具挑戰性。拿成品油庫存消化來說,只有降庫速度快于油價下降速度才能避免跌價損失。一般情況下,年初的兩個月是庫存的峰值時期,油價下跌如此之快,庫存消化的難度加大,效果也難達預期。所以,本次危機更具挑戰性。
二是這次市場需求的壓力和挑戰持續加大。2014年下半年的油價大幅下跌,主要是全球原油產能大幅擴張,最具代表性的是頁巖油產量的爆發,油價下跌的主要成因在供給側。近期的油價下行,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側意外縮減,也有減產聯盟談判破裂導致的油價定價邏輯的改變。供和需兩側的壓力同時襲來,石油企業要面對低油價和市場需求萎縮兩個方面的挑戰。特別是需求萎縮,倒逼石油企業加大解決庫存積壓的力度和速度。
本次挑戰對油氣產業鏈有什么影響
低油價對石油產業鏈的挑戰是全方位的。例如,風險勘探投入產出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高風險的勘探項目可能會暫停;低油價已經不能覆蓋那些現金操作成本較高的油井,有的企業會出現現金出血點;煉化環節如何處理前期高價原油的庫存成為棘手難題。特別是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以前那種通過提高加工量和出貨量快速消化庫存、重新進入正循環的做法,在市場需求一側缺乏操作空間;銷售企業在降價預期和需求減少的壓力下,既有庫存減值壓力,更要面對更激烈市場競爭,效益損失在所難免。
低油價往往使得石油企業現金流損失嚴重,會帶來一系列生產問題。比如,勘探企業要衡量是否削減一些高風險勘探項目;油田要衡量是否關閉一些高成本產能,其中有一些可能關閉后就無法再開啟,甚至會造成永久性產能削減;煉化環節要衡量無效企業和產品裝置是否關閉,關閉以后物料如何平衡、裝置鏈還能否正常運轉。國內成品油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對油品銷售企業來說,較低的國際油價、國內地板價監管,客觀上加強了煉化企業等下游行業的市場意識,價格競爭更為激烈。所以,對銷售企業來說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成品油庫存高企、銷售量不抵計劃產量、批發虧損更多、零售盈利更低,甚至有些區域的儲運設施、下屬單位可能將面臨停運、精簡的問題。
即使具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的龍頭企業,也必然要面對這種在增與減之間的痛苦選擇。而這樣的沖擊,是全行業性和全產業鏈性的,沒有一家企業能獨善其身。
應對低油價有哪些辦法可以總結吸納
一是堅持油氣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產業鏈完整的企業在油價下降通道中,各項業務都會受到沖擊。但油價企穩后,煉化和銷售業務的效益情況會率先好轉,對穩定效益發揮重要作用。這類企業比純粹的上游企業抗風險能力要強。產供儲銷貿一體化發展意味著應對風險的騰挪空間更大,調節余地更大。當然,這需要基于合理的產業結構、原油產量規模、原油加工能力和產成品銷售能力的配比。這次低油價來襲也給企業帶來了一次調整窗口,進一步優化自身產業結構可以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二是堅持低成本戰略。上次低油價時期,中國石油通過一系列的降本增效舉措使2016年桶油操作成本比2014年降低了27%,為后續效益好轉奠定了有力基礎。近幾年,企業成品油庫存控制水平顯著提升,運營庫存水平明顯下降,為抵御本次油價下跌積累了一定的條件。每一次戰勝危機,都是對現有癥結的治理。相信這次油價波動,會進一步讓我們堅定低成本戰略的決心,走向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如何看待危中有機
上次油價大幅下行,提高了全行業對生產成本的重視程度,推動了更多有利于成本減降技術的應用、高效運營模式的完善,全行業生產成本都有所降低。就頁巖油產業而言,2014年油價下行之初,平均成本在65美元/桶。經過幾年低油價磨煉,現在已經降低到30~40美元/桶。國內石油企業在上次調整之后,生產成本、運行庫存也有大幅降低,應對低油價的能力相比6年前有了較大提升。當然,由于這次油價波動留給石油企業調整的時間太短,企業短期面臨的困難更大,短期效益受到沖擊也更大。
總的來說,本輪低油價波動有著短時間、強沖擊、供需雙向壓力的特點。這一局面,將更有效地喚醒石油企業的風險意識,進一步推動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以及相關抗風險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國際油價與國際經濟等外部環境的變化,有利于企業發現那些競爭力不強、盈利能力較弱的產品、環節與企業,有利于重新檢視管理方式、運作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深刻認識中國石油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站在全產業鏈高度,分環節、分區域、分企業、分產品進行優化調整,用盈利能力等指標進行管理細化與優化,以大數據應用和智能化標準進行管理流程的完善與再造。
當前和今后提質增效的著眼點是什么
低油價必然給各企業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這次油價波動的時間太短,幾乎沒有給企業留下應對的時間窗口。我們當務之急是避免收入無法覆蓋現金成本的業務失血過多,引發系統性的財務和實物產業鏈風險。通過梳理各類項目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進行完善調整和結構優化。比如穩住油氣銷售,保障全產業鏈實物與現金的暢通轉化,這是企業生存的基本盤。
總體上,要發揮中國石油一體化產業鏈、產品種類齊全的優勢,通過一體化優化形成合力,降低內部交易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增強盈利能力,抵御低油價風險。更要發揮全國性網絡規模和國有大品牌的優勢,通過自下而上地激發生產、銷售等專業化隊伍的潛能,以員工和客戶的訴求推動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提升。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果斷貫徹落實中國石油黨組關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效益實現保衛戰”等部署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堅持中國石油上下一盤棋,做到有預判、有預案、沉著應對、高效實施,就一定能夠闖過險灘、渡過難關,取得最終的勝利。
(韓景寬為中國石油規劃總院黨委書記、院長,黃祺茗 邢治河 王云濤 采寫)
![]() |
來源:門秀杰等《國際石油公司一體化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國際石油經濟》2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