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南濱觀察】有關省市“十四五”能源規劃陸續發布 突出強調天然氣高質量發展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能源轉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能源發展的基本戰略,天然氣作為較為清潔的化石能源,在能源安全、保障民生等方面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在能源轉型中發揮出關鍵作用。自2021年8月以來,有關省市陸續發布“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以及天然氣發展的主要任務,本文通過對有關內容進行梳理,對“十四五”天然氣發展進行探究。
一、有關省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有關內容
(一)北京
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規劃》?!兑巹潯穱@“強能力、促轉型、提質效、重創新、穩供給、增協同、抓改革”7大方面設置了81項能源發展重點任務,大力推進“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量控制在200億立方米左右,天然氣應急儲備能力達到14億立方米左右,城市天然氣管網日輸氣能力達到3億立方米。強調要提高燃氣供應保障能力,拓展多源多向氣源通道,大幅提升應急儲備能力,優化市域輸配管網布局,擴大城鄉覆蓋。
(二)上海
5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著力推進能源發展替代、供需平衡、結構優化、資源配置、能源設施和服務五個方面轉型。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增加到137億立方米左右,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上升到17%左右,天然氣儲備能力達到20天,天然氣產銷差率低于3.5%,人均生活用氣量分別達到1200千瓦時和92立方米;結合城市重點區域開發,選擇冷、熱、電負荷較為集中的項目推廣天然氣分布式供能,全市天然氣發電機組達到1250萬千瓦。強調要推動天然氣設施網源協調布局,有序推進市內燃氣電廠建設,從煤氣并重逐步轉為氣電;要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和氣源儲備能力建設,加快形成“政府3天、城燃企業5%、上游企業5%、國家管網5%”的儲備能力;要穩步推進燃氣行業改革,持續優化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燃氣設施公平開放,完善與管網運營機制相適應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
(三)天津
2月19日,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天津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兑巹潯窂目偭靠刂?、安全保障、結構優化、效率提升、排放降低、民生改善六個方面設定發展目標,圍繞“補短、強弱、升級、奠基、惠民”,確定發展重點任務。到2025年,天然氣比重提高至21%左右,油氣勘探開發能力達到4000萬噸,全市LNG接卸能力達到2300萬噸以上,實現地方政府3天日均消費量、城鎮燃氣企業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目標。強調要擴大天然氣利用,加強用氣需求側管理;發揮天津港口區位優勢,優化LNG等大宗散貨運輸布局;完善天然氣應急調峰機制,推動LNG冷能綜合利用;開展老舊供氣管網改造,推動用氣報裝智能化;推進油氣體制改革,促進管網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完善儲氣調峰輔助市場服務機制;穩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四)重慶
6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兑巹潯窂哪茉幢U?、能源綠色轉型、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服務水平方面提出發展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20%,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產量分別達到50億立方米、135億立方米,城鎮居民天然氣普及率達99.0%以上,全市儲氣調峰能力達到38.6億立方米,完成3天日均消費量及城鎮燃氣企業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建設任務。強調要增強油氣供應保障,完善天然氣輸氣管網,積極穩妥推進燃氣下鄉,推進城鄉以氣代煤,加快城鎮燃氣配套設施建設;完善LNG加氣站點網絡化布局,推廣LNG冷能等余能綜合利用技術,聚焦頁巖氣等前沿領域技術研發;研究天然氣管網設施托運商制度,建立儲氣庫氣量和儲氣服務市場化交易機制,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傳導機制;擴大天然氣市場交易規模,充分發揮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作用,率先在全國建立儲氣庫價格基準,推進川渝天然氣中心市場建設;推進川渝地區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推動油氣管網互聯互通,推進儲氣調峰設施建設。
(五)山東
去年8月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聚焦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省外來電做加法,突出煤炭、煤電做減法,加速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從能源發展總量、結構、效率、生態、民生方面設定目標任務,實施“四增兩減”工程,明確“兩保障”“兩強化”“一提升”的發展思路。到2025年,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400億立方米以上,沿海LNG年接卸能力達到2500萬噸/年左右,沿海LNG接收站全部實現管道外輸,天然氣主干管網里程達到8500公里,力爭達到1萬公里以上,油氣管道里程達2萬公里。天然氣產量穩定在4億立方米左右,新增管道氣供應55億立方米、渤中海氣供應10億立方米,計入山東省的天然氣儲備能力達到15.5億立方米。強調要實施天然氣供應能力提升行動,加快沿海LNG接收站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沿海千萬噸級LNG接卸基地。完善天然氣管道,加強管道智能化,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搭建省級天然氣運營管理平臺,加快油氣交易平臺建設;增強油氣供應保障,推動油氣增儲穩產;加強油氣對外合作,增強油氣儲備能力;推進燃氣下鄉,加快生物質天然氣、生物質能清潔取暖等應用。
(六)浙江
5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兑巹潯窂哪茉淳G色轉型、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創新能力增強、能源普惠水平提高共四大方面設定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全省能源儲備體系更加優化,能源應急儲備能力滿足高質量供應需求。到2025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15億立方米左右;氣電發電量占省內發電量比重提高到19%以上,氣電裝機達到1956萬千瓦,因地制宜推廣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儲備應急調峰機組,新增裝機700萬千瓦以上;LNG接收中轉能力達到3000萬噸/年以上,全省天然氣儲氣能力達到18.4億立方米。強調要發揮氣電過渡支撐作用,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持續推進天然氣管道建設,通過加大天然氣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供應儲運能力。
(七)廣東
3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兑巹潯窂哪茉幢U?、能源結構、能源利用、能源改革、能源創新、能源產業發展共六個方面提出發展目標,建成國內領先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到2025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800億立方米/年,新增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3600萬千瓦。強調要持續提高天然氣消費,積極發展天然氣發電,擴大油氣供給保障能力,加快電網、油網、氣網“三張網”建設,提升能源儲備能力;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加速構建“X+1+X”天然氣市場體系,推進油氣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公平開放。
(八)福建
5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發展總體要求,加快形成煤、油、氣、核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協調發展的能源供應體系。到2025年,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48.2%、石油18.2%、天然氣6.2%、非化石27.4%(含核、水、風、光、生物質),全省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達到1500萬噸,天然氣長輸管線總長度約2700公里,爭取推動布局新增200萬千瓦各類型天然氣發電裝機。強調要加強天然氣儲運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布局氣電,建設功能完善天然氣管網,拓展非發電用燃氣市場,進一步延伸天然氣產業鏈,加強農村清潔能源保障,有序提升天然氣終端覆蓋水平,穩步推進油氣體制改革。
(九)湖北
5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北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能源多元安全,統籌發展與安全,能源綠色發展,推進“加新、控煤、穩油、增氣”。從保障供應、綠色轉型、節能增效、普遍服務、改革創新角度明確天然氣相關的重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7%左右,頁巖氣產能達到20億立方米/年,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8900公里,新增天然氣管網里程1300公里,儲氣能力達到6.5億立方米。強調要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積極引進沿海LNG資源;油氣管網實現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市場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鼓勵燃氣企業、儲氣設施經營企業通過天然氣交易中心線上競拍、LNG市場采購等方式獲得天然氣資源。
(十)江西
5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江西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兑巹潯窂哪茉垂U?、能源低碳轉型、能源系統安全、能源系統改革、能源科技創新共五個方面構架,提出樹立能源安全底線思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理念。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8%,全省天然氣使用人口達到1700萬,全省長輸天然氣管道里程力爭達到5000公里,其中:國家管網突破1500公里,省級管網突破3400公里,全省自建儲氣設施儲氣能力達1億立方米。強調要加大油氣勘查力度,完善天然氣管網、儲氣庫等基礎設施,推進能源民生工程,實現“縣縣通”管輸天然氣;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鼓勵發展天然氣等分布式能源,有序推進“煤改氣”工程。
(十一)四川
3月4日,四川省政府印發了《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將建成國家西南天然氣儲備基地,全國最大的現代化天然氣(頁巖氣)生產基地和打造川渝天然氣生產基地,明確五個方面的發展目標,分別是能源保障能力穩步增強、清潔低碳轉型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民生用能品質不斷提升。到2025年,天然氣(頁巖氣)年產量達到63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比重19%左右,形成輸氣能力700億立方米/年,全省建成儲氣能力32億立方米(含地方政府和下游企業應具備的儲氣能力11億立方米)。強調要加快天然氣勘探開發、提升能源資源配置能力,做好管網、LNG接收站、儲氣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鄉燃氣普及率,積極調整工業燃料結構,加強能源安全儲備和應急安全保障能力。
(十二)內蒙古
2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鞏固內蒙古自治區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地位,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發展導向,實現“一個目標”、推進“三個轉型”、打造“四大產業”、實施“十大工程”思路,建成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到2025年,天然氣產能穩定在250億立方米以上,管道天然氣覆蓋66%以上旗(縣、區),生物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億立方米。強調要基本實現管道天然氣“縣縣通氣”和“市市通氣”;推廣戶用沼氣、聯戶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示范項目;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按計劃推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
(十三)青海
2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青海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著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明確了提升能源供給、資源配置、調峰儲備能力,構建能源生態體系、綠色消費體系、能源創新體系、現代能源治理體系、能源合作體系等重點任務。到2025年,天然氣產量達到75億立方米,打造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多極支撐、多元消納、多能互補”能源生產消費體系,建立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儲備體系,探索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強調要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頁巖氣資源調查評價力度,建立天然氣儲備輪換、儲備動用機制。
(十四)甘肅
去年12月3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重點開發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隴東綜合能源基地以及中部和中南部能源融合創新區,大力發展新能源,提升能源保供能力,構建能源產業體系。到2025年,天然氣產量20億立方米,全省儲氣能力力爭達到3億立方米左右,形成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3天日均需求量、城燃企業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強調要建設隴東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強調提高天然氣生產供應水平,推動油氣增儲上產,提高天然氣儲備調峰保障能力;引導擴大天然氣消費,加快城鎮燃氣管網建設,提高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有序推進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工程;科學合理發展工業燃料用氣支持交通領域天然氣消費,加快發展車用天然氣。
二、“十四五”時期天然氣發展趨勢研判
從有關省市“十四五”能源規劃可看出,在“十四五”期間,隨著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天然氣將保持較快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關鍵作用
天然氣既是“十四五”國家能源安全保供的壓艙石,又在能源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各地紛紛提出要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其中上海、廣東、浙江、江西、甘肅等地在規劃中明確了具體任務,比如“科學合理地推進‘煤改氣’工程,發展天然氣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發展分布式天然氣、新增氣電裝機容量”等,充分發揮出天然氣的比較優勢,推動城市和區域節能降耗。
(二)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在能源安全形勢變得更加復雜的當下,天然氣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主力軍。長期以來,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特征為“富煤、貧油、少氣”。為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必須守牢能源安全底線,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加快天然氣增儲上產依然是一些蘊藏豐富天然氣資源地區的重點任務,特別是頁巖氣的開發利用潛力大,湖北、重慶、四川等地紛紛設定了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目標任務,其中四川還要建成全國最大的天然氣(頁巖氣)生產基地。
(三)天然氣調峰儲備等短板將加快補齊
目前,我國天然氣調峰、儲備能力相比發達國家還較為薄弱,每當用氣高峰期,天然氣保供安全都面臨嚴峻形勢,提升能源系統的安全保障水平迫在眉睫,各地對提升天然氣儲備和調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湖北、江西明確要加快規劃布局儲氣庫設施建設;四川要建設國家西南天然氣儲備基地;甘肅則提出加快構建儲氣體系,鼓勵企業購買、租賃儲氣服務履行儲氣責任;山東明確加快沿海LNG接收站建設,擴大LNG接收站儲備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增強冬季調峰能力和應急保供能力,保障天然氣安全平穩供應。除了加強儲備調峰能力之外,提升輸氣能力同樣重要,各省市規劃中,無一不提及要加快天然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擴大城鄉燃氣覆蓋面積,增進民生福祉,讓老百姓的“底氣”更足。
(四)天然氣市場化價格機制將逐步形成
從天然氣產業鏈運行環節來看,價格是影響資源配置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價格體系依然是雙軌制,價格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叭嫔罨蜌怏w制改革,推動天然氣管網向第三方公平開放,形成價格機制”等任務被多地規劃提及。在國家、地方政府,油氣企業及管道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十四五”期間有望通過交易平臺開展市場化交易加速改革進程,形成真正反映市場的價格基準,理順價格機制,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未來進入市場化交易天然氣資源將更加豐富,全國各地的資源配置將更加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