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加速布局!石油公司跑步入場,中石油也投了!
儲能“火”了
“發展新能源繞不開‘儲能’”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未來唯一的制約可能就是‘儲能’”
“誰先進入儲能領域
誰就將搶占能源轉型發展的先機!”
……
近期
關于“儲能”的聲音不絕于耳
中國石油加快發展的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將成為今后發展儲能的最佳“伙伴” 圖為吉林油田紅崗采油廠分布式光伏電站 丁磊 攝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印發重磅文件《“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斗桨浮芬?,到 2025 年,我國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IEA研究預計,未來5年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將增長56%,2026年達到270GW以上,中國將是主力軍之一。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儲能行業正在迎來爆發期,2022年將成為我國商業化儲能發展的元年。
石油公司已紛紛布局。中國石油近日發布3項儲能相關研究招標項目。中國石油旗下昆侖資本的首筆投資便入股上海杉杉鋰電公司。4月初,中國海油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近日表示,將力爭到2025年實現“海上風場+光伏+儲能+岸電”全新供電模式。2019年,殼牌收購歐洲最大儲能企業——德國儲能公司Sonnen全部股份,該公司制造用于儲存風能和太陽能的鋰離子電池。近悉,道達爾能源第四個電池儲能系統也將于2022年底前在法國中部地區投運,在此之前,道達爾能源已在法國布局完成了三個電池儲能系統,且規模越來越大。
石油公司跑步入場儲能領域,背后是怎樣的發展邏輯?石油產業與儲能產業具體有哪些契合點?儲能又將在石油公司綠色低碳轉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石油公司發展新能源 繞不開儲能
從國家政策層面看,石油公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業務,繞不開“儲能”。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徐泉對記者表示,《“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中有一條格外關鍵——積極引導新能源電站以市場化方式配置新型儲能。對于配套建設新型儲能或以共享模式落實新型儲能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結合儲能技術水平和系統效益,可在競爭性配置、項目核準、并網時序、保障利用小時數、電力服務補償考核等方面優先考慮。
“這一條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建設新能源電站須配置儲能。若沒有配儲,新能源發電項目則很難拿到入網指標?!毙烊f。
“石油公司綠色低碳轉型,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就是新能源發電業務的布局。據我了解,目前已有不少省市明確要求,若要獲得入網指標,新建風、光發電站需要強制配儲,要求按電站功率的5%-20%配備儲能,存儲時長至少1-2小時?!敝袊涂碧介_發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儲能新材料研發部負責人王曉琦表示。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過20個省份發布新能源配置儲能政策,其中就包括大部分油氣、風光資源富集區,如陜西、青海、新疆、甘肅、山西、內蒙古、寧夏等省區。
圖表來源:陽光工匠光伏網
石油公司發展儲能 存在多重契合點
首先,石油公司高質量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需要“儲能”。
“對于油氣企業上游領域來說,建設‘新能源發電+配儲’是一條必由之路?!毙烊硎?。
油區、井場通常是用電大戶,在“雙碳”目標要求下,各大油田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是必然趨勢,但無論是建設風力發電還是光伏發電,企業都要面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帶來的最大挑戰——波動性以及間歇性。如何獲得持續平穩的清潔電力供應,24小時保障油區正常生產生活, “配儲”便是關鍵。
“在鉆井、修井、電驅壓裂等施工作業時,有瞬時高功率電力需求,這可能給電網帶來沖擊,儲能和電網結合供電有望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野外勘探、邊遠井維護等也需要用電,這種情況就非常適合發展分布式風光發電+儲能配備?!蓖鯐早榻B。
“下游領域‘煉化企業+配儲’也有著一舉多得的應用前景?!苯鹇搫撔履茉捶治鰩煵懿ū硎?。
煉化企業同樣是用電大戶,且未來有較大的減排壓力。煉化企業若配備自己的儲能電站,未來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同時還可以利用儲能“削峰填谷”的作用,大幅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真正意義上助力企業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
徐泉告訴記者:“中國石油大學研究數據顯示,目前煉化企業布局儲能電站等類似投資的經濟前景性較好,5至6年便可以收回成本?!?nbsp;
其次,石油公司產出的煉化產品,也是儲能材料的上游。
“煉化產品與儲能產業存在產業鏈上下游的直接關系?!苯鹇搫撔履茉捶治鰩熽挡Q表示。
眾所周知,負極材料是鋰電池的四大主材之一,人造石墨則是制造負極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人造石墨的上游主要原材料是石油焦、針狀焦、瀝青焦等煉化產品。
特別是針狀焦,其為熱膨脹系數極低且容易石墨化的優質焦炭,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可以制造高品質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全球最大的石油針狀焦生產商是康菲石油公司。國內的錦州石化等煉化公司也是下游鋰電材料生產商的針狀焦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在儲能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電池內膜材料的原材料也來自煉化產品;電池電解液中需要的鹽酸、硫酸等物質也可以由煉廠提供。
跑步入局儲能 三方面工作要穩扎穩打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未來石油公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儲能或將是“強制性”配備,它與新能源業務發展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其次,儲能具有“橋梁”作用,可以推動企業構建“能量儲存-轉換-綜合利用”的智慧用能體系,為石油公司轉型為綜合能源供應商插上“翅膀”。
圖表來源:勘探開發研究院
隨著能源轉型發展的深入,儲能的關鍵性作用將日益凸顯。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當前,石油公司在加快布局儲能產業的同時需保持清醒頭腦、穩扎穩打,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抓住機遇,反復論證,找準突破口。當前儲能領域技術種類較多,各類技術呈螺旋上升發展態勢,石油企業應抓住歷史性機遇提前布局。與此同時,石油企業應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反復論證各類技術路線,吃透國家文件,算好經濟總賬,加強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集成應用,為能源轉型夯實基礎。
二要尋求可以大規模應用的“高安全、低成本、可持續”的儲能技術。石油企業作為國家能源保供的“壓艙石”,技術運用應特別看重安全性、低成本以及可持續性。當前,電化學儲能技術相對最為成熟,但并非是“本質安全”的技術路線。對此,石油企業應有清醒認識。在眾多技術路線中,可實現本質安全的水系電池如釩液流電池、鐵鉻液流電池等技術路線也應受到關注。
三是提前建立好人才梯隊,確保新型儲能技術“吃得起、消化得掉、用得上”。4月24日,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加快新能源、儲能、氫能和碳捕集等緊缺人才培養。石油企業應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推動校企合作,提前布局“雙碳”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打造專業團隊,為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相應的人才保障。
下一篇:如何融資從挪威購買綠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