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網站首頁新聞資訊
“看不見” 的小世界,“看的見” 的能源寶庫
相信三月在北京的小伙伴們一定都記得,被漫天黃沙籠罩的恐懼。
狂風攜卷沙塵呼嘯而過,路邊??康能囕v都被埋在塵土下,分辨不出本來的顏色。即使在室內,靠近窗邊也能聞到塵土的味道(別問小編怎么知道的,沒有關緊窗的痛你不懂)。沙塵暴當日,北京市 PM 10 指數已經超過 500 ,我們假設一個成年人每天吸入 12 立方米空氣,那 15 號當天,如果你一直暴露在室外,僅 PM 10 顆粒,就能吸入至少 6 毫克,絕對能做名副其實的“吃土人”。
圖片來源:北京晚報微博
除了沙塵暴之外,近幾年我們的生活中,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僅在剛剛過去的 2020 年,南極大陸上的埃斯帕蘭薩科研站,溫度達到了驚人的 18.3 度,打破了南極大陸及周邊島嶼觀測的最高紀錄;江西省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達到 22.60 米,超過警戒水位 3.6 米,突破水文紀錄的歷史極值;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連續焚燒超過 200 天,引發了一系列的次生災害。東非各地發生了 25 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蝗蟲所到之處,顆粒無收…..
這些異?,F象發生的時間地點雖然不同,卻都可以指向一個歸因,那就是氣候變暖。人類各種活動產生的過度碳排放導致了全球升溫,已經嚴重影響了地球的生態現狀,也威脅了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
控制氣候變暖,這個曾經聽起來抽象遙遠的口號,如今變得前所未有的真實。我們該怎么做,才能阻止地球繼續滑向被炙烤的命運?解鈴還須系鈴人,想要控制氣溫升高,還是要減少碳排。
開發清潔能源,是項很燒腦的工作
在生活中,碳排放的“重災區”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燒。優化能源使用結構,加大清潔能源比重,為去碳化鋪平了道路。說起清潔能源,你腦海中一定涌現了很多選項,如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風能,威力巨大的核能,又或者是充滿活力的氫能。在發展清潔能源的道路上,星球,原子,運動,輻射……都成為了能量的源泉。除此之外,人類甚至還開發了一種由碳基生命產生的能源,將生命之力轉化為燃料。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吸星大法?到底是哪種碳基生命為我們奉獻了寶貴的生命元力?它在貢獻能量后會不會感覺被抽空?腦洞開到這里,讓我們來揭曉答案,其實這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它,就是微藻。
藏在顯微鏡下的超能力,真核生物的大逆襲
微藻,是那些綠瑩瑩浮在水塘里的不明生物嗎?是青油油長在石縫里的奇怪植物嗎?讓我們一起看一段科普:
微藻,是指那些在顯微鏡下才能辨別其形態的微小的藻類群體。通常是指含有葉綠素 A 并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總稱,屬于原生生物的一種。應用生物技術進行大量培養或生產的微藻分屬于 4 個藻門:藍藻門、綠藻門、金藻門和紅藻門。
其實,微藻的應用技術很成熟,微藻制品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愛美人士都需要的蝦青素;養生達人都喜歡的螺旋藻;由于蛋白質含量高,富含核酸,它也常常被用作動物飼料。這樣一款生物新星,是如何跨界到能源圈的?咱們看圖說話:
從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出,微藻含有葉綠素,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也就是脂質(即油)。這些脂質通過酯化作用,就可以轉化為生物燃料,即我們所說的生物燃油。
生物質能,怎會缺少道達爾的身影?
從 2010 年開始,道達爾開始扶持多個微藻研發項目。道達爾分別與位于法國格勒諾布爾的 PCV 細胞和植物生理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QIBEBT)合作,共同研究如何讓微藻可以大規模地工業化生產。
道達爾與 PCV 細胞和植物生理實驗室共同設計了一項聯合研究計劃,通過加快微藻菌株的選擇和優化,來實現未來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
同時,道達爾還與中國青島生物能源與生物過程技術研究所(QIBEBT)合作,共同尋找最適合化學工業和生物燃料產品使用的酶。
在保護環境和積極拓展新能源的道路上,道達爾一直在努力發掘更多的可能。微藻雖小,但如果利用得當,便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未來,道達爾也將會不懈努力,探索未知領域,利用新技術,為開發創新生物塑料貢獻屬于自己的獨特力量,并為實現生物燃料領導者的目標而不懈努力。